首位比丘尼應邀出席多倫多大學百年聖公教三一學院學術研討會

April 16, 2025

(人間社記者 心妙 多倫多報導)

應多倫多大學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院長Provost Dr. Nicholas Terpstra之邀,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4月16日親臨該學院,參與主題為「15至17世紀女性、預言與政治神學」(Women, Prophecy, and Political Theology in the 15th–17th Century)的跨宗教學術研討會。此次論壇集結多位來自不同宗教與領域的學者專家,共同探討歷史中女性於宗教發展與社會制度變革中的角色與貢獻。

妙光法師以「15至17世紀女性在佛教傳播和制度發展中的作用以及授記」為題,深入闡述此一歷史時期中佛教女性比丘尼等在宗教弘傳與制度建構中的關鍵地位。法師指出,女性在佛教歷史中並非只是被動的信仰者,而是積極的行動者與改革者。她們以文學創作、教義詮釋、寺院制度改革等方式,為佛教發展注入強大動能。演講中特別舉出多位歷史上具代表性的佛教女性人物,如智願行剛、密雲圓悟等為主的比丘尼等,她們不僅於寺院中擔任教職、修行典範,更積極參與文教事業,開創女性在佛教領域的多元角色;論文中引用了經典文句,提到佛法的教義關於不二的出世法義,即如《相應部•索瑪經》記載,索瑪比丘尼回應魔王波旬︰內心善得定,智慧現前時,善觀照法者,女形復何關?( 論文中以“When mind awakens, there is no male or female. Form is empty; who is left to bind the Dharma?”表達。 )

妙光法師也解說佛教關於「授記」(Prophecy)的概念,一則說明在佛教經典與實踐中,女性亦可獲得佛陀的授記,象徵她們未來將成佛的願力與可能,挑戰傳統社會對女性在宗教成就上之局限看法。二則,悟道的聖者具有自知時至的能力,安然面對往生那一刻。法師提到,這些歷史脈絡不僅對佛教思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更提供當代學界一個重新思考女性與宗教關係的切入點。

此次研討會共吸引超過50餘位學者、教授與學生參與,座無虛席,現場討論氣氛熱烈。另有5位學者Emma Anderson、Eleonora Cappuccilli、Laura Ingallinella、Laura Ingallinella、Alan Verskin等分別發表有關於天主教、猶太教等女性宗教師社會投入和服務及其先知復興等歷史事跡和貢獻。

來自多倫多佛光山的住持覺凡法師偕同7位法師及信眾共襄盛會,聆聽高等學府在宗教神學領域的對話。在會後的圓桌問答環節中,與會者踴躍發問,對妙光法師提出的觀點表示高度興趣。許多學者更表示,這樣的內容讓他們首次以佛教視角認識女性在歷史與信仰實踐中的深遠影響。

三一學院院長Dr. Terpstra於會後特別致詞表示,妙光法師的論述深具啟發性,讓學界看見佛教思想中對於性別與宗教成就的獨特見解。他讚歎此次發表為該學院創校百餘年來首度有佛教女眾出家人在學院中進行正式學術發表,意義非凡。Dr. Terpstra表示,這將成為三一學院推動多元宗教學術對話的重要里程碑,並盼望未來與佛教界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