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鬘書院參學多倫多佛光山 探索人間佛教本土化歷程

November 15, 2025

【人間社 闕曉菁 多倫多報導】


佛光山勝鬘書院第40期北美參學行程11月11日抵達多倫多佛光山,適逢住持覺凡法師回台灣參加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因緣,由覺凡法師、書院主任知竺法師帶領12位學生,一路飛抵加拿大,展開為期10天的課程。其中安排常住法師們為學生認識人間佛教在加拿大的發展,佛法概論、僧事百講、高僧行誼、心靈關懷專案介紹、綠色地球講座等,另規畫參訪萬錦佛光緣、滑鐵盧佛光緣、多倫多大學,以及著名的CN塔與國家博物館等,讓學生們能在加國大地體驗不同風俗民情,同時了解人間佛教本土化歷程。
首堂從「人間佛教在加拿大」啟航,多倫多佛光山住持覺凡法師向學生介紹,佛光僧信共同深耕社區服務、文化教育等各項弘法項目,並透過建寺回顧影片,帶著大家重回30多年的歷史軌道,以及本土化歷程。法師也表示,隨著常住安排輪調,他每到一個道場,就會去尋找歷史、向資深義工菩薩了解故事,或閱讀《星雲日記》認識師父上人於當地的弘法足跡。
上午也安排學生認識道場環境、認識6位常住法師,書院學生分享自己接觸佛光山的因緣,或是加入書院的契機,有人過去忙於拼事業,現在決定拼道業,有人是家人的關係而接觸佛教,也有人是聽見義工的一句「歡迎回家」,好奇什麼樣的信仰會使人對待每一位來山大眾如此親切,進而決定上寶山尋法。
「你有聽出來對方的訴求嗎?當你聽得明白才能真正幫助別人。」多倫多佛光心靈關懷組組長Stephanie Hong介紹心靈關懷,並從基督教牧師關心教友行動談起,說明演變到現代社會的心靈關懷,能被關懷的對象已是不分宗教與年齡,尤其大眾在面對無常、面對打擊、迷失方向、病痛等,更需要有正知正見引導,因而多倫多佛光山也設立心靈關懷組。隨後邀請大家進行傾聽練習「只聽不評判」,提醒學生要覺察自己的心念,也點出未來要成為一個傾聽者,就要注意自己的身體語言、眼神視線、內心抱持開放心態等,重要的是照顧別人之前,也要懂得先照顧自己。
在「綠色地球講座」中,則邀請園藝專家也是佛光人的方瑞隆主講,出生在南台灣墾丁、經營農場起家的他,相當注重資源回收與節能,並分享台加兩地在生活上的差異,光是氣候與整體生態環境就大不同,他也介紹加拿大政府對於綠化設施、回收規範、綠帶保護區的規範,讓大家更了解政府與人民各自需要為環境努力的行動。方瑞隆說,加拿大有160幾種楓樹,能夠看著各種顏色的楓葉,他點出在加拿大的楓樹,一年只在秋天會落葉,那是植物為了讓養分轉化到樹根、轉化成糖與能量,因而產生的自然現象。
在參訪行程也安排萬錦博物館(Markham Museum),這是一座獨特的露天博物館,保存30多座歷史建築和農村設施,其中最古老的木屋建於1824年,宛如一部生動的史書,為人們展現城市從鄉村村落,發展為現代都市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