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 闕曉菁 多倫多報導)
多倫多佛光山7月27日邀請高雄醫學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楊淵韓醫師,主講「人間佛教生活講座──嶄新的阿茲海默失智症治療」,時隔九年楊醫師再蒞臨分享,講座說明雖然失智症不可逆,但大家不需要活在恐懼中,當義工、禪修、寫書法都有助於幫助延緩失智症,講座吸引現場、線上近200人共同聆聽。
多倫多佛光山住持覺凡法師感謝醫師給予大家專業資訊,並以自身照顧失智症母親的經驗,分享失智症議題對當代大眾的重要,醫師以「六根」說明這項疾病,與佛教理念相當契合,並肯定現場許多義工菩薩在道場發心多年,促使大家腦部活動,期待未來道場關懷組增加「護智」知識,將相關正確資訊能夠傳遞給更多人,自利利他。
「癌症可以治癒,但失智症是不可逆的,就算吃藥也只能延緩不能痊癒。」楊醫師表示,失智症有一定機率會遺傳,女性是高風險族群,原因有許多包含賀爾蒙與環境等,最明顯的症狀「空間判斷錯誤」;至於如何診斷?除了臨床判斷、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檢測(AD8),此外也能透過抽血、類澱粉腦部正子照影、檢測腦脊髓液等就能得知。對此,醫師指出,國際血液檢測愈來愈普及,美國FDA核准使用。
楊醫師鼓勵大家都認識AD8量表,說明回答8個問題僅需2-3分鐘時間,大家如果發現有3題打勾,就有需要就醫進一步了解。至於失智症有幾項危險因子,隨年齡層有不同原因,可控制的因子僅45%,從年輕的低教育程度,中年的聽力缺損、糖尿病、高血壓、缺乏運動,接著到老年會有社交孤獨、視力缺損。
針對視力問題,醫師指出,若大眾有黃斑部病變問題要趁早治療治療、定期追蹤,補充葉黃素,使用3C產品多用護眼模式與濾藍光保護貼等,因在臨床上,有許多病患因視力產生問題,很容易導致生活產生巨變,造成失智症產生。
醫師也鼓勵大家多閱讀,活化腦部,關照身體狀況如血壓值、血糖、血脂要固定在健康範圍,尤其若有疾病的人在血壓管控要更嚴謹。隨後醫師也介紹如何正確量血壓,建議「得舒飲食」、清淡優先。
臨床上,對治失智症不能根治,但有部分藥物可以延緩狀況,目前有藥水、藥物、貼片的藥物,醫師也分享目前的非藥物介入,從環境、活動、課程等,改善患者行為狀況,說明雞尾酒療法(藥物與非藥物治療並行)會是最有效。
「修行要趁早!禪修有利於演緩老化,但平均來說需要花7-8年時間才能真正對腦部有益。」醫師指出,禪修、寫書法、唱誦六字大明咒等,在科學實驗上,都是有助於腦部功能活化,現在也出版《非藥物介入之健體固腦指引手冊》,開始在台灣社區、校園推廣,把醫學研究推廣出去。
醫師也分享,國際上在針對改善失智症研究,從燈光與聲音有效讓壞蛋白質下降;接續說明睡眠、光線、光色等,對於人體的各種影響。
除了失智症患者,支持家屬也將是未來醫界與學界要共同努力的方向,楊醫師也認為,期待未來佛光會也能在這個領域延伸服務;醫師指出,65歲以上之長者,可能會有10%的潛在失智症患者,可能沒有發現或是不知道,期許未來的「護智」關懷組,讓正確的醫療知識能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