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佛光山8月3日舉辦光明燈法會,結束後進行溫馨感人的分享會,由5位多倫多佛光青年、4位佛光山佛光大學實習生,個別分享前往馬來西亞參學,以及在道場服務心得,與現場逾百位信眾分享成長喜悅,並感謝大眾成就學習因緣。
「最欣慰的是,在大學成立的佛光社,接引到青年走入寺廟、行佛、發心,在青年身上,看見不只是帶給自己力量,也帶給更多人。」多倫多佛光山住持覺凡法師表示,過去佛光山開山祖師就曾說,要辦「全人的教育」,不論是兒童班到佛化婚禮,以及對青年的栽培都是相當重視。期許大家要從校園走向寺院、把知識轉化為實踐、服務社區。
今年暑假佛光青年前往馬來西亞參加國際佛光青年會議,與五大洲的青年交流學習;佛光青年王一非分享,第一次參加國際青年會議,聽見五大洲的青年從公益旅行、籃球賽到法語解籤,期許未來把這些活動帶到多倫多。周美晞說,「宋代典茶」吸引許多青年參加,讚嘆大馬團隊將傳統文化元素結合創意手作,也發現設計活動,要站在青年的角度才能吸引大家參與。
佛光青年陳奕妏分享,會議讓她反思,一場活動成就相當不容易,印象深刻佛光山新馬印泰總住持覺誠法師,分享「星雲大師把青年放在第一位,因為青年有承擔、辨別、鼓勵、忍耐的力量」,她在發願拼圖寫下:永不退轉,不忘初心。
多倫多佛光青年團的新科白象幹部黃天禪分享,她體驗大馬傳統舞蹈,學到「甩煩惱舞」,發現面對煩惱要懂得轉念。此外,在熱情五大洲青年身上,回想自己第一次到多倫多道場,佛光人、青年與法師的溫暖,驅散了她在升大學的孤寂,「給大眾一個笑容與問候,也是與大眾結緣的方式」。
白象幹部Stacy分享,新馬寺周圍很多學校,寺院也有很多兒童佛學班成員,小朋友反而成為了他們的導遊,讓她印象深刻,並在慧傳法師重新提點青年團的意義,受益匪淺。
Nancy Huang作為道場常住派去學習和參與工作的一員,則感受到主辦方青年們的發心承擔、規劃能力、關注細節,更為大馬青年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而深受觸動。
佛大實習生也個別在IT組、滴水坊、心靈關懷、修繕組實習;社工系吳舜涵分享,在心靈關懷組她學習到當別人有煩惱,不要急者給意見,聆聽與陪伴更重要,其中曾赴密西沙加市政府,參與到「佛教文化月」提案,感受到意義深遠。
產媒系盧胤丞分享,在協助製作年度報告才更認識佛光山,從相片與文字中感受到能傳遞溫度與情感,「雖然是活動紀錄者,但能感受到宗教文化的交流」。
「道場很溫暖,從影像看見歡喜、向心力,以及文化特色。」傳播系碩士班楊紹霆分享,這是他第一次離家這麼遠,也第一次感受加拿大各種樣貌,「走到哪裡比起蓮花指,就會有家的感覺」。
一路從佛光山普門中學就讀到佛大,蔬食系蘇柏仰表示,在滴水坊學習到英文介紹餐點、服務來寺大眾,感謝常住還有佛光山給予資源學習。來自佛光山義工會青年義工曾崧華,則是在修繕組守護道場每個角落,他表示,感謝大家給予學習機會,很包容,讓他知道如何學習做人處事。
覺凡法師表示,肯定學生們的發心,提到:世界這麼大,能在多倫多相聚非常不易,並強調:即使只是剪輯影片,也都默默跟十方大眾結緣,能廣結善緣,未來必定無窮和光明。也期許現場的信眾們要從青年和學生的分享中善加思惟,學習說、寫,把學習的佛法吸收成為自己內心的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