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佛光山《傳燈錄》講座 地球人核心真義是慈悲

August 7, 2025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系列專題講座,加拿大多倫多佛光山第三場線上講座於8月7日舉行,由佛光山男眾傳燈會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導讀第七章「推進佛教國際化的大幅拓展」,從佛教歷史出發,透過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角度,點出「地球人」、「走出去」的核心真義在慈悲,「本土化」則是未來佛教發展方向。加拿大多倫多、滿地可,以及美國洛底特律等地區約180人精進共學。

多倫多佛光山住持覺凡法師分享,感謝慧喜法師授課,談論人間佛教全球化的貢獻,展現地球人走出去的重要理論,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傳燈的人。

「為什麼佛教需要國際化?星雲大師說,因為佛教不捨棄一個眾生,有教無類,有需要就給他。」慧喜法師表示,如同佛陀時代,不僅利用各種方便法門開示、遊走四方說法,包含佛陀的弟子們也沒有局限在同一個國度弘法,「這份慈悲心念,至今都是一脈相辰」。

《傳燈錄》以時間軸劃分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國際化的三階段,從渡海到台灣初期的「關心與建言」(1963年以前),早已寫下佛教未來需朝向藝文化、電影化等,要關心佛教動態、培養英語人才等;其中慧喜法師舉例,1954年大師於中國佛教會理事會的提案,就建議建議組織訪問東南亞各佛教國家,另撰文〈如何弘揚海外佛教〉,洞見聯合各國佛教的重要。

第二階段「考察與學習」(1963-1983),大師第一次隨著佛教訪問團出訪其他國家,寫下《海天遊踪》80天的參訪行程,打開視野,反思佛教該如何發展、邁向現代化,以及未來展望。第三階段「建設與立足」(1987-),大師指派弟子赴海外建寺發展,其中,法師分享在1983年,星雲大師在心中發願,要有足夠弘法力量才要前往大馬弘法,在2周拜訪60間寺院,進行12場弘法大會和4場皈依典禮,原來這一切都是因為「結緣,本來只是為了利他,卻往往兼收自利的效果」。

慧喜法師分享,不論是大馬還是北美,能拓展人間佛教都是來自與各界廣結善緣,強調「結緣跟外界要有連結」、「要培養有使命感的弘法者」,此外也鼓勵大家「做個同體共生的地球人」,隨遇而安,走到哪裡都看成自己的家,世界就是自己的。

「走出去就有希望,走出去就有未來」法師點出,擁有危機意識的人會想辦法有具體行動,從思想、弘法、互動等三層面,說明佛教沒有走出去,是看不見眾生真正的需要,因此面對舉辦活動、與外界接洽互動,都是開拓弘法機緣。

大師推動全球化的重要內涵是「讓佛教本土化」,慧喜法師說明,佛教要融入當地、是奉獻的、是友好的、是增加的;「那份慈悲的心願,不要停留在我們做了多少?我們不因此而滿足,度眾不能只度華人,不同的種族更要渡化」,實踐星雲大師「平安幸福照五洲」。

最後的Q&A時間,有佛光人提問:大眾不能達到像星雲大師雄偉高度,那現在可以做什麼?法師分享,現在的我們有《星雲大師全集》、《傳燈錄》可以做為依歸,最重要的是回到佛法的慈心悲願「我有沒有轉備好要點燈?讓更多人看見佛教的好,我有沒有停下來?」。

另外也有人詢問:該如何實踐人間佛教?慧喜法師分享,不要小看自己做到的事情,回到根本在家庭與生活中,是否會逃避問題?或是否願意傾聽他人?連星雲大師建寺也是一點一點建設,「不要錯過一個跟別人打招戶、分享佛法,那份主動的心,來自你的願力,我們不只需要有正法,更需要有願力」。